那些年重仓ofo的投资人们 真的能赚到钱吗?来源:投中网 浏览:871次 时间:2018-08-06
身为ofo的公关是一件痛苦的事——至少目前是的。
自从摩拜被美团收下之后,每隔一段时间ofo的公关人员总要跳出来不厌其烦地去解释:我们没有被收购,ofo将要坚持独立发展。甚至有时候还需要创始团队一一站出来在朋友圈去回应,一个联合创始人还不够,创始人也要出来走一走。 这不是人家闲得没事儿干,实在是这两天的消息太闹腾。先是有媒体出来说”与滴滴谈判接近尾声”,而且出价比摩拜低;马上又有另一家媒体说收购方不只有滴滴,还有蚂蚁金服,连收购金额都已经明确——14亿美金,外加2亿美元债务;紧接着,又有媒体发言,ofo被收购属实,但买方中并没有蚂蚁金服,因为它正在重注哈罗单车。 而在这些报道背后,ofo公关人员,联合创始人都站出来否认,最近的一次,CEO兼创始人戴威也终于坐不住了,亲自出面否认。 为什么一次次“被卖身”?翻翻最近两个月关于ofo的新闻报道,裁员、缩减规模、缩减海外业务,各种变现手段换着法子往上使。就连ofo自己内部都在说,这是他们的“至暗时刻”。 唯一能够看到的正面报道,来自ofo自己的通稿——百城盈利、运营效率提升80%……但这又和大家看到的现实情况不符,既然有造血,怎么又退出了海外市场? ofo缺钱这件事已经不用过多再去讨论。不是国内的投资机构不给力,而是给力的几乎都已经进去了。看看ofo背后的金主们,阿里巴巴、DST、经纬中国、真格基金……几乎能数得着的都在里面,没在里面的那也是投了摩拜。 ofo最新的一轮融资在今年3月,ofo以“以股权与债权并行”的方式获得由阿里巴巴领投的8.66亿美元E2-1轮融资。 再往前就要数到一年前的2017年的7月了,同样是阿里巴巴领投,规模比今年3月的融资数额少了1.6亿美元。 随着“钱荒”逐渐显现,连投资机构们都要缩紧裤腰带子过日子了,哪还有钱继续往共享单车里砸?更何况其基本已被“宣判”难以独立盈利。 对共享单车还有兴趣的,只剩下一些对单车有战略需求的互联网公司了。 比如准备发力出行方向打造“闭环”的美团,在腾讯的推动下强势收购摩拜单车;以及希望借单车推广其支付手段的阿里巴巴,和要打造另一个“闭环”的滴滴了。 和ofo“共苦”的投资机构们如若ofo最终真的要走向卖身之路,其背后的投资机构们能挣到钱吗? ofo一共完成了9轮融资,累计融资额超过20亿美元,涉及20多家投资机构。 作为对比,摩拜在最终被美团收购之前,同样完成了9轮融资,累计融资也与ofo接近,其最终的收购价格为27亿美元,附加10亿美元的外部债务。 而根据今年3月阿里巴巴公布的年报显示,截至2018年3月31日,阿里巴巴对ofo小黄车的投资额为3.43亿美元(22.72亿人民币),持有股份约为12%。以此计算,ofo小黄车当时的估值至少为28亿美元,几乎与美团对摩拜的收购价持平。 但4个月时间过去,ofo的内耗日益严重,之前大肆扩张的副作用也开始显现,市场对其预期估值能否达到此前水平仍有待商榷。 此前有报道称,滴滴创始人程维对ofo的预期收购价格只有美团收购摩拜的一半,大概在15亿美元左右,并且“滴滴在不断降价,每谈一次价格就要折损一次”,凤凰科技的报道则明确称收购金额大概在14亿美元左右。 如果以上信息属实并最终落实,粗略对比摩拜的案例,其投资人的最终收益可能只有摩拜投资人的一半水平。 8月3日,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,滴滴或将联合蚂蚁金服对ofo提出联合收购要约,助推其估值提升至20亿美元,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其背后投资人的收益。 但无论如何,被收购的最佳时间点已经过去了,ofo现在不得不面临估值缩水的窘境。 一众投资人中,唯一赚的盆丰钵满,可能也只有“三个月结束战斗”的朱啸虎了。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wanzhanhui.com/artinfo/1361
上一篇: 亚马逊和沃尔玛竞争激烈 配送领域成主战场 下一篇: 网约车被装摄像头 乘客有权关闭 文章推荐最新收录站点推荐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