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脸“伪新零售” 拼多多真的在五环外吗?来源:联商网 浏览:996次 时间:2018-08-10
01
拼多多在美国上市,居然极大“影响了”老苗的生活。 网传拼多多只给五环外的人用,用拼多多的都是生活在四五六线城市的人,而生活在大魔都,坐标徐家汇的老苗,就因为用了几次拼多多,就硬生生的“被五环外了”。 很惭愧,给国际一线大城市丢脸了,给五环以内人民丢脸了。 不巧的是,我第一次知道拼多多是一位老兄告诉我的,这位老兄是少有的根正苗红上海人,不光自己能挣钱,家里房产N套,每年收房租就几十万。但这位老兄过日子却“特算计”,记得有一年去日本,居然想办法买到某航空99块的机票。 人会撒谎,数据不会。从上图看,拼多多用户在一二线城市的占比远低于京东,但跟淘宝却是差不多的,居然还稍高过以“正品特卖”为定位的唯品会。 3亿用户的12%,就是3600万,比北上广深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还要多,你真的确定他们都在五环之外? 02 拼多多为什么能火,大环境上,相信大家心里都明镜一样,一个字——穷。有的是真穷,有的是心穷。 国家统计局的良心数据:2017年,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,中位数22408,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人均月收入不到2000。 并且国家统计局按照五等分把人口分成:低收入组5958元,中等偏下为13843元,中等收入组22495元,中等偏上34547元,高收入组64934元。 也就是说,如果你家人均收入每月超过3000块,你就超过70%的家庭,如果人均超过5200块,你就超过90%的家庭。有约30%的家庭,人均月收入不到1000块。 这是最真实的中国,看官们是不是第一次觉得自己并没有拖祖国的后腿。 以上基础数据来自《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 工薪阶层呢? “提高个税起征点”已经喊了很多年,“从3500提高到5000”,大家都认为是合理的,甚至有人认为还应该更高。但直到今年才进入法律程序,估计落实要到明年。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,2015年我们缴纳个税的人口只有2800万人,占总人口的2%,占就业人口的约4%,占工薪阶层的14%。 现在虽然收入提高了,但个税起征提高到5000元,估计缴纳个税比例只低不高,如果你的工资能达到5000元,那恭喜你,你至少打败了86%以上的工薪阶层。 心穷就更多了,房价涨到六个钱包只能凑足一个首付了,现在居民不但负债率高,而且负债时间长,几十年才能还清。 不包括公积金贷款,近年来的家庭负债率已经高达46.8%,居民债务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,从06年的18.5%暴涨到17年8月的77.1%。 对于一些所谓“中产”来说,教育则是比房子更沉重的大山,而医疗则是那个最让人没有安全感的大山。 前段时间看到有“砖家”提出拉动经济增长的“新三驾马车”:“教育、医疗、养老”。呸!把带有公共属性的事项强行纳入到拉动内需的范畴,这是要对老百姓敲骨吸髓吗? 有些人的心穷取决于个人经历,像老苗这种在短缺时代长大的人,参加工作之前最大的感受就是“饿”,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敞开了吃肉。 九几年刚参加工作的一个夏天,我去看望一个叫“老五”的兄弟,在中山西路等69路公交车。那时候刚开始有空调车,上车两块,普通车一块,这个差距当时感觉是很大的。我们自然一定要做普通车,但那天很奇怪,来了一辆是空调车,又一辆还是空调车,迟迟没有普通车。我俩饿的有点头晕眼花了,但还互相打气:“两个人可以省两块钱,能买一斤鸡蛋。” 等赶到老五的住处,都已经两腿发软了,两个不会做饭的山东老爷们决定做顿好的犒劳一下:蛋炒饭,把刚刚省出来的“一斤鸡蛋”都吃了。那次老五主勺的蛋炒饭放进去八个鸡蛋,用了一电饭煲的米饭,吃的过瘾。老五,一个饿的皮包骨头的山东黑大汉,狼吞虎咽扒拉着蛋炒饭的印象记忆犹新,老苗的吃相估计更狼狈。这辈子再也吃不到这么好吃的蛋炒饭了。 这种“心穷”已经植入到老苗的本能中了,我们这个年代的人“心穷”的不在少数,年纪大的人占比更多,年纪小的人也有困难家庭的,直到今天,收入最低的那20%的家庭(涵盖两三亿人口),人均月收入还不到500元。 03 穷只是拼多多成功的土壤,拼多多主观上是如何成功的,网上有各种解读,推荐看官们读梁宁的那篇课件整理《除了假货,拼多多还有什么》。 如果让老苗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的话,这个关键词是“新零售”,打脸各种“伪新零售”的“真新零售”。 新零售从16年提出,去年大火过一年,今年随着一些无人零售的扑街,已经不太热了。 我们需要不需要新零售?当然需要!目前中国零售行业的低效是有目共睹的,在互联网环境下的,又有新技术出现,提高效率乃当务之急,也存在实现可能。 老苗之前讲过,老零售最大的沉珂是零售主体的缺位,从大卖场到大电商,都喜欢做平台商,卖不卖货管我鸟事,我只坐地收过路费。 店大欺客,平台流量越来越贵,平台门槛越来越高,规矩越来越多。大平台把零售复杂化:做KA的,要有专业的KA部门对接,所谓的专业其实就是要精通KA订的那些游戏规则,跟实际的零售职能关系不大;现在进驻大电商平台,很多公司都操作不了,只能委托熟悉里面规则的代运营公司运作。都是在降低零售效率。 而新零售提出以来,众巨头们想的都是做更大的平台,线上的买线下的平台,继续跑马圈地,或者利用新技术再建立新的收费平台。在“零售主体缺位”的路上越走越远。 我们的各个环节都还在不停加价仍然难有赢利,一个普通商品从生产成本到零售价加价四五倍都是正常现象。前几天在上海婴童展的看到某品牌产品,终端零售价168,出厂价只需要18块,即便这样,也少有经销商光顾。 消费者继续在买“质劣价高”的产品,我们照样看到国外的产品两眼放光。 在这种各大电商平台也屡遭“假货投诉”围攻的环境下,有些平台提出零售的本质是“无时无刻地始终为消费者提供超出期望值的内容”,看起来像个笑话。最起码咱要能做到“货真价实”吧。 而拼多多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“零售主体缺位”的问题。 首先,你想成为拼多多卖家非常容易,不会有各种平台规则让你搞得“货都不会卖了”。最关键的是拼多多真的可以帮你卖货:拼团本来就是一个能够带来流量的方式,而背靠腾讯这样的流量王,这种社交电商的流量比传统电商确实便宜很多。 而拼多多设计的购物体验,也充满着游戏感,能吸引参与、有即时激励。用梁宁的话来说:“能够实现货找人”,使得“小闲用户转化为笨笨用户”。 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,甚至是致命伤,但从这个角度,老苗觉得拼多多跟网易严选、宜家、COSTCO、小米之家一样,属于真正的新零售。 04 明明跟淘宝、唯品会之类的人口所在区域结构相似,拼多多是怎么被推到五环外的?而且事发很突然。 就在拼多多IPO之前,媒体主流是一片褒奖的,三年IPO,市值300亿美元,商业奇迹,各种成功模式分析,自媒体上也在传授各种拼多多裂变之道,年轻的80后创始人黄铮是被当做创业英雄歌颂的。老苗撕营销的后台,也有看官留言让我分析下拼多多模式,一直在观察,还没顾得上来写呢。 但就在成功IPO后,突然风向一转,网上对拼多多骂声一片了。黄铮及他的公关团队有点措手不及。 当然,拼多多本身有很大槽点,主要是假货、山寨货。你现在是热点,有粉有黑很正常,很多在拼多多购物有不爽体验的情绪再次被点燃,刷屏一波也合情合理。 但“五环之外”的说法,却很恶毒,会对拼多多造成致命打击。 做互联网产品有句很糙但很牛的话叫做“起于约炮,兴于装逼”,老苗把它解释为,用生理本能来启动市场,用社会本能(尤其是社会比较机制)来发展市场。 早期的QQ是可以暗示泡妞撩汉的,最早的淘宝卖什么大家都清楚,微信的摇一摇暗示什么你懂的,陌陌则直接就说是“约炮神器”,前段时间滴滴出事的时候,就有媒体谴责最初滴滴专车广告有“诱导司机撩异性乘客”之嫌。 贪便宜、用最低成本满足生活所需,这是人的生理本能,在这点上拼多多做成功了。但如果下一步被定位到了“五环之外”,“四五六线小城市专用电商”。相当于被一脚踩到了鄙视链的最低端。 不要认为穷人顾不得拥有话语权人的嘲笑。穷人也希望过得体面,也不希望被贴上穷人的标签,当分享拼多多链接会让用户觉得不体面的时候,拼多多将会彻底失去发展的动力。 这是拼多多目前面临的最大公关危机。需要黄铮和他的团队拿出刮骨疗毒的魄力和行动,同时塑造拼多多可以与用户共鸣的价值观,这点小米和雷军真的很值得学习。 前几天看过一篇《3亿人在用的拼多多,承包了10亿人的笑点》,主要是吐槽拼多多各种脑洞山寨,说实话,这个我笑不出。 作为一个营销人,赶过乡镇的集,走访过村庄里的小超市,看过各种各样的批发市场,当然也看过一线城市的恒隆广场、万象城。而拼多多里的山寨正是一个典型社会现象,充斥在可能一些人看不到的地方,光“六个核桃”的山寨品,我就看过“八个核桃”、“大个核桃”、“六颗核桃”、“六仁核桃”等等。 有人说,你可以老老实实把小品牌逐渐做大啊,山寨别人太low了。那我讲个事例: 很多年前黄金酒流行,它的广告语是“送长辈黄金酒”。而我在市场上发现了一款跟黄金酒很像的保健酒,仔细一看不是,原来这款山寨产品注册的商标是“送长辈黄金”,而且是图形注册的,很容易跟黄金酒混淆。据说是一个做酒的小经销商贴牌做的,做了两年,每年能做上千万,轻轻松松,利润非常丰厚。同行们不是鄙夷,而是艳羡不已。如果他当时不是搭了黄金酒的便车,别说做起来,大概率是还没启动就挂掉。 利润导向甚至是企业的生死导向,让很多小企业走向了山寨之路,可恨但可以理解。骂厂家无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,立法增加其山寨成本、扶持小企业创新可能是更实际的。 拼多多这次选择在美国IPO是个好事,我们知道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严格,法规健全,如果它真的触犯了相关法律,严重的话就罚他个生活不能自理,直至破产,给别的企业以警示;如果没那么严重,也要付出相应代价,作为一个深刻教训,逼他们彻底整改。 但那样的笑话,我儿子看了会笑,那位上海老兄的女儿看了也会笑。虽然我们“心穷”,但对待孩子上,只要有可能,也要让他们用上更好的产品(疫苗的事咱也掌控不了),他们基本接触不到小品牌,更别说山寨产品,所以在孩子们看来,“可日可乐”、“大白免奶糖”、“老于妈辣酱”们实在是太好笑了。 我们这代人努力吧,希望下一代面对“可日可乐”永远都能笑的出来。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wanzhanhui.com/artinfo/1452
上一篇: 家居市场三分天下的渠道格局正在形成 下一篇: 共享单车被谁撞了腰:有沦为城市垃圾之嫌 文章推荐最新收录站点推荐
|